大学生不宜盲目当村官(转黄泰)
2006-07-28 14:11:24| 分类:
默认分类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大学生不宜盲目当村官
文/黄泰
中新社7月17日电:从今年起,山西省决定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。据组织人事部门的最新统计,共有14098名大学生自愿深入农村当村官。
政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,为减缓大学生就业压力,鼓励大学生下乡当村官的好意我是知道的,我也希望中国的农村因有了这些大学生的加入而早日实现转型,促进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。但是大学生却不应该盲目选择去当村官,因为这样与政府的预期目标,与大学生自身的愿望可能会背道而驰。
现在社会上有两种普遍的观点,一是完全赞同大学生当村官,一是激烈反对大学生当村官。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。赞同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去农村锻炼,将学到的知识用于推动农村的发展,而且可以因此减少社会就业压力,同时为大学生今后走入城市发展大有益处。反对者则认为大学生涉世未深,不了解农村,更因为中国农村深厚的血缘意识和家族观念,大学生难以融入。刘海明在《红网》发表的《大学生竞当村官之忧》末尾就写道:"上级张罗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,荒诞甚于严肃,最好还是别给历史留笑柄了。"
这两种观点都有它的道理,但也都存在片面性。我的看法是,大学生可以去农村,可以当村官,关键是要搞清楚哪些大学生适合去农村,如何当村官。不是在学校里优秀的大学生到了农村也就一定能优秀得起来,中国农村的复杂性可以使我们明白,只有出自农村,乃至当地的大学生,才能相对少些障碍把村官做好。因此,政府应该首先考虑让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本村当村官,政府对这些大学生的培训将使成功的可能性达到最大。另外一点就是要落实竞选上岗,不能搞直接委派。中央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一向是非常关心的,地方政府应该贯彻中央的政策,要给大学生在农村竞选上岗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。
如果各地政府能往上述方向努力,大学生能够做出理性的抉择,则我国新农村建设将加速获得成功,我国社会的和谐程度也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。
2006年7月19日
------------------
生命的热忱和真理的追求,庄严了民主。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